笔记系统梳理
- 如何记笔记
- 2024-09-17
- 1408热度
- 8评论
梳理逻辑:
- 体系必然有目的,知识体系目的跟人生目标紧密相关,最终服务于人生目标的实现。
- 知识是内容,工具是载体,应用是最终目的。
- 配套规划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处理,知识的输出。
- 知识体系的特点………………
——当我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复杂,我他喵不就是把工具整理下吗?有必要吗?
梳理背景:
趁着中秋放假两天,梳理一下个人知识体系的配套规划。
我的笔记分为三大类:
- 人生:包括人生的思考、规划、生活基本信息三大部分。
- 工作:包括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关于工作的思考、工作相关资料三大部分。
- 学习: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
与很多人都追求all in one一样,我所有笔记都在OneNote上,但最近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 随着笔记越来越多,all in one让OneNote过于臃肿;
- 另外,我决定把工作、生活、学习、事业分开记录,以提升各个部分的应用效率;
- 必须考虑知识变现这个问题了,笔记躺在笔记本里面,终究只是笔记,没有任何价值。
所以,我必须对越来越多的笔记进行梳理,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知识的应用进行梳理。
笔记内容划分:
把笔记独立拆分。该做法有个好处:能很好地专注于某一部分,避免思维混乱,
- 人生之书:这是航母笔记,承载长达85年的人生积淀,主要是人生规划、人生践行情况记录。
- 职场与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材料、相关思考。
- 学习材料:相当于资料库,收集积累有价值的资料。
- 价值输出:知识和思想的价值在于传播,独立一个笔记,作为个人独有的材料的积累于传播。
笔记工具使用:
工具是笔记内容的载体,既然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规划,那么工具必然要做出对应调整。调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内容模块来划分,例如:人生、工作、材料分别存放到对应的一个笔记本里面。
另一种方式是:按照输入——整理——输出三个环节来划分,事实上,我目前all in one的做法,就是按照三个步骤去划分的。这个做法有个弊端,就是笔记没有层次感,没有重点。在每个环节,所有的内容的优先级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打算采用混合式的做法:内容的存放必然是不同的笔记本工具存放不同的内容。
- 工作文档:用OneNote作为主力工具;
- 学习资料存放:用OneNote作为主力工具,一来容量大;二来可以跨平台同步;三来剪辑方便。
- 人生之书:用flowus来进行人生的整体规划,用excel来记录实施过程。
- 思考及探讨:用blog-uncleda作为个人建设阵地,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平台。
- 价值变现:flowus、简书、blog、抖音、小红书、快手,全平台运营。
从Evernote转到OneNote,一直用,Evernote免费版功能太有限。
这两天想了下,我还是用onenote做主力的笔记。
毕竟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保障。
达叔对方法论方面很有研究,我看博客大部分都是方法论内容。研究性博主无疑。
呃,大概属于那种没事瞎总结的人。
OneNote 的可迁移性太差了。
我还是推荐笔记本地化的,存档格式是开放。
曾经也考虑过多个笔记工具混用,最后资料分散,架构庞大,检索不便等等,最后还是统一md格式,编辑工具可以很多选择,但是文件库还是同一个。
迁移性确实不太够,不过用了这么多笔记,就觉得onenote靠谱点吧,至少不会担心产品会被砍掉,我2009年写的笔记也都还在。
其他的我就有点不太放心,并且onenote可以导出Word格式,也比较符合我的需要。
刚刚提交出现了超时出错,再次提交又说已经提交过了。
是会卡顿我自己回复也是,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在转圈,不过实际上已经评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