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颠覆自我认知的觉醒
- 人生之书
- 2024-06-10
- 2376热度
- 4评论
本文我们要讨论几个词:欲望、情绪、道德与法律、现实、经验、荒诞(偏差),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旦想明白,很多疑惑就迎刃而解。
恒大持续造假10年,负债2.4万亿元,什么概念,14亿人,每人1700元,才能填上这个窟窿。许家印被罚了4700万,但他从里面获取到财富必然是天量的,不但是他,还包括了很多很多人,也从里面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只是有些人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有些人没有被发现。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冰山一角。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的: 1. 认为爱情是应该忠贞的,但出轨大有人在; 2. 认为人应该正直,但欺骗无所不在; 3. 认为大家应该是互相帮助,但彼此诋毁伤害的时常发生; 4. 认为世界应该和平共处,但冲突绵绵不断; 5. 认为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但违法事件千年不断。 6. 其他…… 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会发现,这个世界割裂很厉害,甚至让人怀疑说:这个世界终于颠成了意想不到的样子。我也一度为此困扰,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啦,怎么跟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怎么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直到今天,我才想明白。我尝试论述,看逻辑能否自洽。
欲望、情绪、道德、法律
我不止一次在博客中提到欲望这个词,欲望就像一匹野马,需要缰绳来操控,这条缰绳就是道德与法律,当欲望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都会产生情绪,情绪是欲望副产物,如果没有欲望,那么就没法生产情绪。
道德与法律是个体自发遵循的吗?不是,道德是一个群体集体倡导的,是通过认同来维持,法律是国家颁布的,强制执行。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时候,道德和法律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在一个荒岛上,一群陌生遇难者临时聚集在一起,也不会存在道德与法律,因为这个临时团队,还没有形成共识,这个时候,往往是能力最强的人说了算,他说的就是道德与法律,而他说的道德与法律,源自与他自己的欲望:如果他希望得到女人,就可能会通过规则把女人占为己有;如果他希望得到食物,也会通过设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则获取;如果他希望大家都活下去,那就颁布有利于团队的规则。
所以,情绪、道德、法律都源自欲望,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经验与偏差
经验是什么?就是自己通过践行之后得到的总结性知识,这就是经验。例如:你在家周边市场多次买菜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海鲜比全珠海市的都便宜。除了自我总结的经验,还有他人告知的经验,例如:四川女孩子都很温柔。那么以上的经验是对,还是错?
这些经验有可能都是错的,因为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又或者你的研究样本太少了。例如:四川女孩子不一定温柔,有可能性格比较暴躁。
所以你会发现:经验真他娘的不可靠,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偏差。
偏差及根源
我们要分析两个对象,期望得出偏差的根源:世界,人。
世界
在人类世界之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不适应就嗝屁。有了人类社会之后,人类通过经验的传承、工具的制造、分工协作等一系列手段,大大提升了生存率,这确实有点逆天,就像游戏开了挂一样,一下子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为了更好生存和发展,人类诞生了文明,确保族群的良性发展。
人
人分三种:被完全驯服的人、半驯服的人、没被驯服的人。
被完全驯服的人,个人欲望完全压抑,屈服于世上的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完全按照社会的要求行事。半驯服的人,心里还存在欲望和野性,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敢于冒风险拼一把。没被驯服的人,那就是凭喜好做事,丝毫不理会他人的意见、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法律,他们甚至会鄙视人类社会、鄙视政府的存在,站起来为个人的自由而战斗。
你会发现,这三类人是很难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大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类人都会有很大的分歧,为什么?因为生活的经验不同。
偏差的根源
主要根源是:判断标准混同或错配。例如欲望、经验、道德、规则、法律的判断混同。
例如张三工作很勤奋,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于是他加倍勤奋,希望得到更多的回报。有一天,空了一个管理岗位出来,张三觉得自己工作勤奋,能力强,这个位置必然是自己的。结果却给了另一个同事李四,因为李四距离领导更近。张三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努力有能力强,为什么不是自己?反而给了一个能力一般的人?这不合理。
问题出在张三错误理解了职场规则,把自己那点所谓的成功经验当作了职场的规则。
经验只是个人的心得,而不是普遍规律;道德只是一种提倡,不是强制执行的要求。法律是一种强制要求,但在拥有权力的人手里,就是合法的外衣;规则也只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人利用。而所有这些,都为欲望服务。这就是社会运行的最核心逻辑,遇事一旦分不清,不凌乱才怪。
不同的发展路径
这三种人都毫不例外要做同一件事情: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生存和发展。由于驯服程度不同,造就了三种不同的实现路径:
1、被完全驯服的人:老老实实去读书、就业、工作、生小孩,安稳过完这一生。如果家里有关系、资源、人脉的,就会过得舒适一些,如果没有,那就劳苦一辈子。
2、半驯服的人:他们具有冒险精神,不断试探伦这个世界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边界,营造可操作性空间。因为明面上已经规定的东西,是铁定无法致富的,只有在分配规则出来之前,才能获取到更多的利益。他们一般会制造或者扩大灰色区域,在灰色区域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剩余的再拿出来分配。桌子底下的交易,才是最赚钱的,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3、没被驯服的人:这是一群无法掌控的人,不但是别人无法掌控,甚至他们自己,都无法掌控自己。他们没有做人或生存的原则,没有判断的依据和标准,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变化无常,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地雷。说是疯子都不为过。
我想说的是
经验、道德、法律,都是对人的束缚,区别在于道德与法律是国家机器有意识的束缚,而经验则是个人层面无意识的束缚。
他们在束缚什么?束缚人的欲望与情绪,套住这两匹脱缰的野马。
而在现实当中,半驯服的人过得更好,被驯服的人大多数都过得不太好,没被驯服的人则带有很强的随机性,不过最后结果大多都不好。
由于存在以上的根本差异,理想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理想与理想这些都必然会存在偏差,有些偏差甚至大到离谱。举个例子:一个商人,通过贿赂拿到了获利渠道,被发现了之后会变得正直吗?正直的人可能会想:他应该会改过自新。事实上,答案是不会。他只会进一步改良贿赂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因为在他这个圈子里,正直不存在,利益才是永恒。
如何过得更好
很多人提倡王阳明心学,事实上王阳明的一生过得极其艰难与跌宕起伏,虽立旷世奇功,但却没有带来富贵利禄,最终五十七岁死于两广的剿匪途中。这个极富才华和能力的圣贤,在宵小奸臣的面前,也逃不过被宰割的命运,确实意难平。
普通人该如何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人生是一道未知题,没有人知道答案,因此给不出答案,甚至给不出思路,我们只能确保自身的良好状态,以期在解题时,能发挥得更加出色。
独立思考
真正做到独立思考,不断训练自己看透世界虚幻、直达本质的能力。质疑一切是独立思考的基础,不要被自媒体、书籍、圣人名言洗脑。因为他们所描述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观点,不是现实,即使是现实,对你而言,也不一定是对的。举个例子:有媒体宣传2024年共有1342万人高考,未来4年的就业压力将会巨大。对还是不对?有些人看到这条新闻会很焦虑,但对于电力系统的后裔,焦虑可能是零。
独立思考的真正作用是训练有效决策的能力,甄别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自己
这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成功学说的自信能产生正能量。而是在相信他人与相信自己之间,硬是要选一个的话,只能选择相信自己。很简单的逻辑,不是吗?且,你的人生,别人不会对它负责。
我们只有选择一直相信自己,有时候会犯错,也不要怀疑,直到胜利的那一天到来。因为被自己相信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也需要训练才能获得,我们需要培养自己被自己相信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娴熟,成功率越来越高。
相信自己,本质上就是训练自己被自己相信的能力。在短短人生中,建立个人的思想体系、处事原则、行为准则,让自己具备被相信的能力。
要敢有追求
目标将会是人迸发巨大能量,如果自身的学习系统、决策系统、能量系统与目标一致,那么全世界的困难都会为你让路。
只是有些人不敢想。不敢想有什么坏处?不敢想会让自己停下朝目标前进的步伐,陷入到犹豫和彷徨之中,永远达不到。敢想敢做,才是实现梦想的不二法门。
此生,心向光明
何为善?何为恶?善容易被误解,甚至不会被原谅。不要问,问就是你还会不会扶老太太过马路?恶披上善的外衣,容易愚昧百姓,但大家都不知道,伪善是为了更大的恶。这个世界没有善恶对错,只有一个:你此生想得到什么?你能得到什么?如果你想名垂千古,不妨效仿圣人,如果你想遗臭万年,可以效仿权臣。但所有名和利,在你死后不复存在。
生而为人,尽可能,保留对正直、善良的希望。可以参照此行事,但不必死死遵循,也不必要求他人遵循。
因为,世界本就乱糟糟,一个草台班子!
以上,共勉之。
这是一篇深度思考的文章,结构健全,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点赞。 但我和你的观点有点差异,以下略作分享,不是为了反驳你,而是给你一个不同的思路。 你这篇文章有一个贯穿的思路,即人的驯化,由此承接了你文章的前提和结论。但对于这个核心点我的看法和你不同,你所谓的驯化在我理解似乎有贬义的含义,似乎是对本我的阉割,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和你表达的一致。但我认为驯化的另一个表述方式就是社会化,而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人群为了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及每个个体更有保障的生存,在不断的前进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文化及习惯,或者说行为准则。从这个定义来看,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被社会化的越彻底则越适合当前的社会,生存的会越容易,而不是反之。 承接于上,你在文章后半段对驯服的结果做的判断我认为是不严谨的。你的驯化理论其实是社会化人和自我的人的区别,但你对结果的判断全部使用了完全社会化人的视角,即判断标准和划分类型的错配。按我的理解,社会化人的成功应该用社会化的标准来判断,而自我的成功则应该用自我的标准去判断,而不是他人公认的社会化标准。比如对隐居者的社会判断就不能以他转了多少钱,取得了多高的社会地位来判断。 在最后一部分,即“如何过的更好”部分,我看到了你和我相同焦虑。产生焦虑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你想做自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生命,但你却无法摆脱用社会标准来衡量你人生是否成功的魔咒。如果不能真正的取舍自己对成功评判的标准,那么你永远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自我。用更彻底的观点来表述,真正的自我连功利心都不应该有,当然我离这种境界也很远。 共勉!
吓我一跳,我记得没有在这里发什么评论。但第一眼还是令我从瞌睡中清醒过来,怎么可能会有人说的会和我想的差不多,甚至连句式都差不多。
等到后面的观点一看,还好,不是我要阐述的观点,不然真是黑夜见鬼了。
”关于如何过的更好“,首先,是主观上的判定,而非实际上的问题,只是原子世界的运作干扰了我们的思想判断。今天我吃了个馒头,然后知道有个叫炒菜的好像更好,接着便努力去吃炒菜了,再然后有又得知了新的美食便又去吃新的了。
说起来都是欲望是原罪,那些野人得知用火烤过的食物比茹毛饮血更美味更方便就不愿再去过那种生活了,要远离要抛弃,即使那是不久前的自己。生活的更好是每个个体的意愿,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并且人们在自身过的很好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吝啬帮助其它同胞过的更好,当然这是有个度的不然就会招来嫉妒和仇恨。我们的社会建造在每个人的欲望上面,而膨胀的欲望将社会越推越高。
人类的幸福源自比较,人和人之间是相对的,没有完人。在如何生活的更好这个命题中,想象一下你周围都是一群穷的吃不起饭的傻叉的时候你能稀饭下咸菜,你觉得怎么样?你会很难过很伤心吗?至少在你知道有人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上任鹅城之前,你肯定是满意的,至少在生活水平这一点你应该是毫无怨言的。
上面这些都是已知和未知的问题,是从精神层面延展出来的,更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结果最终只能是在无穷无尽的追求中死去,而且是痛苦的死去。所以有什么可焦虑的?他强任他强去,我自清风拂山岗,亦有一番王者滋味。
我对自己在每一个群体中的标准是比百分之六十的人更优秀,既不累也跟的上,最后当我审查这一计划的结果时,我发现我居然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天使下凡,手持双剑,横劈乱砍,最后当着披靡。
欲望是原罪,生存的压力是另一种原罪。 “我对自己在每一个群体中的标准是比百分之六十的人更优秀”,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夜兄洞察力之强,令人折服,一针见血。 在本文中,人类是被驯化的动物,是最核心观点。为了能准确表达最本质的内容,我用了驯化这个词。你说的社会化显得更加中性一些。 事实上,社会化过程中,大多数人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成为社会养料,有些人获得了独立思考能力,看清了社会的本质,不愿被社会俗世束缚,希望追求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社会犹如一张大网,要跳出其中,殊为不易。这也正如你指出的:“想做自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生命,但你却无法摆脱用社会标准来衡量你人生是否成功的魔咒。” 正中我的核心焦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