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菩提偈》
- 人生之书
- 2024-06-09
- 853热度
- 0评论
听说《菩提偈》是出自敦煌的“坛经”,并未去考证,内容大致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吐槽一下佛教的思想
佛教了解的不多,只是觉得现在的佛教思想,历经千年,恐怕已是N手货了,与最初的内容是否相同,恐怕已无人知晓,但十分确定的是,此时大家听到的佛法,大多数都是夹带私货,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其实,就跟现在的自媒体一样,大家听到的许多道理、方法、思想,基本都没有什么新意,都是把前人的东西拿来改改,变成了自己的,又或者虽然是自己的想法,但前人早有深入阐述。所以现在的自媒体,一碗碗朗朗上口的毒鸡汤,我大概是不会看了,看正儿八经的研究文件或书籍,更好些。
佛教的共性主要是四谛。四谛指的是四条佛教公认的真理,即:苦、集、灭、道。苦:佛教认为世间皆苦,包括生、老、病、死、憎、恶、悲等等。集:指的是因缘和因果,包括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业报轮回”说等等。灭:指涅槃,其实就是挂了。道:修行之道,通向涅槃之道,“八正道”或者是“戒、定、慧”三学。
我觉得佛教啊,只是幸运,生逢其时。
《菩提偈》对我的意义
感触最大的并不是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到不了这种“空”的境界,反而是神秀的“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我觉得贴切的。
如果把人当作是一个操作系统,那么新生儿是一个初始化的新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个受精卵编码而来,系统质量的高地取决于父母的基因,该系统没有任何额外的设置,也没有多余的文件,CPU是新的,内存是空的,硬盘也是空的,运转速度嘎嘎的飞快。
出生一段时间之后,家庭就进行了初始化设置,到了基础教育阶段,由老师给他们安装各种软件,根据国情对功能进行微调,必要时还会安装各种插件。到了大学毕业时,这个系统基本上设置完毕,软硬件也安装完毕,可以投入给客户使用了。此时的系统运转速度已经变慢了,因为有太多的设置、安装了太多的软件,变得更加标准化,还打上了出厂的logo。
工作之后,系统根据工作场景需要,安装了新的软件,添加了新的硬件,随着系统的运行,系统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运行速度一降再降,慢如蜗牛,有时候甚至由于过度发热而烧了CPU,硬盘也时不时坏了,需求送去维修。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清理电脑垃圾,减少电脑负担,确保电脑运行。
我觉得,神秀说的“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就是清理电脑垃圾和内存占用。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这句话有三个关键:佛性是什么?清静是什么?尘埃是什么?
其实我不关注“佛性”,打算“头脑”用这个词来替代,也不关注“清静”,打算用“清理”去替代,最关注“尘埃”这个词,尘埃我觉得应该是“不合适的的欲望”、“负面情绪”,按这样理解则是:人的头脑常常不太清醒,需要时时去清理不合适的欲望、负面情绪,让自己保持一种良好健康的状态。所以人要经常去思考、反省、升级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通透和干练。
它隐喻:最接近本源的东西,是最纯粹的,是最有智慧的。佛教的修行提倡看破一切虚妄,直达现象背后的本质。
所以我觉得:最原始的佛学,说不定只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教义。只是很多人都觉得释迦牟尼的道理符合自身利益需要,加以修改利用起来,虚构出一个宗教的世界。
这结果,恐怕连乔达摩·悉达多这货都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