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资格体系,不但是企业的能力标准体系,更是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基础。主要体现在:第一:它对一个企业整体人才队伍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区分:纵向是职级,横向是岗位,把混乱的人才队伍进行了格式化设置。第二:它通过职级给人才价值打了标签,跟薪酬体系结合起来,也跟人才如何使用结合起来。第三:它把招聘、培训、薪酬绩效、有效激励、人才管理等等都有机结合起来。

所以,越是规模越大的企业,任职资格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就越大。

任职资格体系构建是一个大工程,一般情况下规模在2000人左右的企业,光是编写任职资格体系的字典,就需要三个月时间,进行沟通、讨论、解读等也需要三个月,实际试行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具体根据评审周期而定),所有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任职资格体系,至少要2-3年的时间。

任职资格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本文只是介绍了简单介绍了职级体系建设的框架,后续有空,会逐步把其他关联的部分,都写上来。

第一维:晋升机制

主要包括等级设计、等级划分的依据、等级数量、不同等级的定义及标准。

决定晋升的关键要素、关联要素是什么?晋升速度设计主要参考什么?

第二维:能力标准

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础是岗位管理,在做岗位管理之前,要对企业价值链进行梳理,先把关键岗位定义出来,从最关键的岗位开始着手,编写能力字典。

主要是包括岗位管理职位发展通道的规划和设计,例如职能、技术、管理、销售、咨询。

不同岗位镞的关键能力项目是什么?如何划分标准,标准的定义是什么?

第三维:评价体系

通常是三种评价方式认证、考试、评审。

认证包括内部和外部认证两类,规模小直接要求各类证书,规模大的企业则考虑构建认证体系。

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注意:考试需要较高的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

评审则是组织评委进行主观评价。利用多个主观评价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果。

在实操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考试周期、认证规模、评委团队管理、评审周期、评估手段等,均需要进行仔细的考虑。

第四维:课程体系

基于核心知识技能、产品、业务、核心素质的课程体系构建。不同等级课程的设计,不同岗位镞的课程设计,学习方式等。要注意:课程体系相当庞杂,要考虑其分寸和尺度。

第五维:制度体系

这是任职资格体系得以执行的重要依据,包括《任职资格体系管理办法》,各个环节工作开展流程,各个环节适用工具,整合成工具集。

第六维:宣贯运营

任职资格体系必须让所有人都知道和了解,这样才能得以顺利推行。在面向同事时,我们要做好体系、等级标准、考试、参评方式等的宣贯。在面向评委时,要做好评审方法论的宣贯、字典编写方法论宣贯。在面向HR团队,要做好职级评审流程、方法论、底层逻辑的宣贯。在整个体系落地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复盘工作,例如对过程、成果、问题等进行回顾复盘,持续性调整和优化。

取消回复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