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这句话看起来很酷,但,事实上容易误导他人。我一度受到这句话的困扰,曾经还践行过不争吵、不争抢,不争辩,不辩解,不说服,以呈现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现在想想,觉得以前自己有点可笑。我很想找到这句话的前后文,还原真实的场景,但,根本找不到出处,网络上好像也根本找不到出处,只好作罢。 从这句话的结构看,从道法术器的层面去剖析这句话:争和辩定义为法术的层面,而不是道,争辩只是个技巧而已,而不能作为人生之道来理解;慈悲和智慧,属于更高层面的东西,至少在法和术之上,两者能等同吗?不能,法术≠道。所以这句话从逻辑上讲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高手不屑于去在细枝末节上跟他人争辩,主要是时间宝贵,并且改变一个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吃力不讨好,没必要去浪费这个时间。且高手从来都是布局谋篇,从整体视角去看到事情的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全盘思考之后,在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布局,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老实人的落幕

人生舞台剧上,老实人的这一幕,终于重重落下。 这一幕完美阐释了老实人的犹豫、懦弱、虚荣、懂事、听话、不甘,但又无可奈何。 话剧中,在职场,老实人是最省心的一群,听话、实干、埋头做事,不会嗷嗷叫争取资源,也不会琢磨人心,勾心斗角,只要加点工资,给点鼓励,就会感恩戴德,闷头向前,宁愿加班都会为你搞定事情。试问,谁不喜欢?只不过,考虑关键人选的时候,永远轮不到老实人:不敢争取利益的人,怎么可能会给团队争取利益?团队给他带,很可能就完蛋,而且这么老实,肯定搞不过其他部门,也处理不好复杂的关系,团队带垮了怎么办? 但老实人不是这样想,他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也做好了很多事,跟同事相处得很好,组织看得到,也不会亏待他的。事实上,这种心态是很可悲的,因为带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不是自主性,依赖他人的欣赏来得到自己的东西,本身就是一种祈求施舍的行为。但老实人身在其中,根本无法勘破红尘迷雾。 跟着老实人过日子,其

极简的五重境界

极简,有人理解为把简单做到极致。 所以极简常常跟“断舍离”挂钩,清掉不必要的物品,越少越好,让人生简单而高效。 怎么做到极简?有一种思路是:分类——厘清边界——取舍——重新安排。 但是,当你真正实践的时候,发现很难,因为你并不知道应该扔掉什么,应该保留什么,坦言之:你并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要做到极简,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你才知道自己要放弃什么。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尝试,直至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遗憾的是,即使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依然做不到真正的极简,因为,缺少了实现目标的机制,我们必须联动思考,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极简=自己想要的+符合自己风格的实现路径 公式解析:目标,一般指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或者做成什么样的事;而实现路径,则是实现目

笔记系统梳理

梳理逻辑: 体系必然有目的,知识体系目的跟人生目标紧密相关,最终服务于人生目标的实现。 知识是内容,工具是载体,应用是最终目的。 配套规划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处理,知识的输出。 知识体系的特点……………… ——当我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复杂,我他喵不就是把工具整理下吗?有必要吗? 梳理背景: 趁着中秋放假两天,梳理一下个人知识体系的配套规划。 我的笔记分为三大类: 人生:包括人生的思考、规划、生活基本信息三大部分。 工作:包括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关于工作的思考、工作相关资料三大部分。 学习:网络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 与很多人都追求all in one一样,我所有笔记都在OneNote上,但最近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随着笔记越来越多,all in one让OneNote过于臃肿; 另外,我决定把工作、生活、学习、事业分开记录,以提升各个部分的应用效率; 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