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筑基第一周:关门悟道,开门修行

步骤:出生—被塑造—怀疑—开悟—立道—修道—证道—成圣 出生即踏上被改造之路,塑造成社会人,当思考力逐渐解开之后,开始怀疑周围、怀疑自己,寻求改变。 开悟指意识到法术器的局限,开始思考道,探寻世界的本质。 开始基于世界规则、运行模式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世界逻辑,这就是立道。 立道之后开始实践,以证明自我之道的合理性。 取得成功之后是证道,意味着道的正确定,道得到了证明。 最终超脱于凡尘俗世,自成一体,实现自由,谓之成圣。 关门独处之时,便是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最佳时刻,时刻反思自我的错误、世界的规则、与世界不够契合的地方,以及属于自己的道。此时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推演和验证。 当我们走出自己的房间,也意味着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回归到社会。此时,思维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处理世俗之事占主导地位,也就是通过行动、做实事来验证自己的道。对我来说,修订就是修道,去证明道的正确性。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我曾肤浅解读人生如戏:在社会扮演虚假角色,表面一套,独处一套。 有一天,王教授分享他对人生如戏的看法:人生像一部剧,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只有清楚角色的责任,才能演好人生这出剧;且都有剧本,对所有角色进行安排,没有剧本的人生,演不好。 这段话,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人生如戏,不过,人生没有剧本,如果有,那就不叫人生,真的是演戏。 艺术源自生活,但艺术不是生活。 人生的本质是一场冒险,有勇气的人才能到达终点,失去勇气的人,没有足够的能量,只能支持他走出很短的一段路,或在原地徘徊。就像游戏开图,只能通过一步步行动去探索未知,可能遇到对手被歼灭,也可能遇到宝物、金钱、野怪。 每个玩家都有一个角色,战士、法师、射手等等,一开始大家的特征都不明显,差距也不明显,但随着角色不断升级,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刚开始大家都只有潜力,还不是真正的战士、法师、射手,我们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扮演、实践、提升过程中,完成蜕变。

入微

隐隐约约中,觉得入微很重要,却又想不清楚,大概有两重意思:观察入微、道理入微。 观察入微,是周围的一切都看在眼里,纤毫毕现;是感知周围人情绪、情绪和心理波动,宛如开了天眼。但入微不等于共情,看在眼里,但分析和决策是冷静的,宛如看记录片一般。这种入微是信息的源头,是决策的基础。 道理入微,是从小事当中看到大道理,把大道理用在处理小事之中,这种入微完全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智者在世修行,大致就是这般行径,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就处理了很多事情,或者化解了诸多风险。 反观那些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不能应用的人,跟不懂没什么区别。又或者懂得了一些,扮作专家,到处嚷嚷,生怕大家不知道,到最后,翻车居多。 我在很多同事印象中是做事情的人,但不太关注身边人的变化。对于这个评价,以前我会矢口否认,但经历过开悟之后,发现也确实如此:对周围的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够。也坦然接受,并做出改变。是我忽略了观察力的作用,真正厉害的人

道佛儒墨与道法术器

人由身体、理智、情感构成,人终其一生,都在三者之中不断纠缠,直至生命终结。 身体由新生走向衰老,类似一块石头衰变回归尘土,理智基于身体,产生于社会,最终超脱于社会,理智作为唯一的理性,一生都在试图驾驭身体和情感,结果往往受制于情感。情感分内在自产和外在传递,作用于身体与理智,过分的情感容易淹没理智,为他人所用,最终沦为行尸走肉。 以前我很鄙视佛教,觉得神神叨叨的,虚伪无比,这个世界哪有什么轮回?哪有什么佛国?哪有什么满天神佛? 现在发现佛教还是有可取之处:修佛即修己,修己完满即为佛。这跟我国一直推崇内圣而外王是同一个道理,都是战胜自己,用理智驾驭情感和身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你会发现,道家的主张、外国的成功学、中国的厚黑学、佛教理论、王朝统治理论,都惊人的相似。这真的很有意思。(《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而佛教的理论,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的本质,

道、托尼、环卫工人

道法术的关系,并不是数量关系,而是承载关系。 道生一:指道的本体,道的本体是无,不可名,不可见,不可触摸,老子最终称之为道。 一生二:道的本体产生了规律、至高无上的真理。 二生三:规律和真理延伸了法则、规则。 三生万物:不同地区的人对法则和规则有不同的应用,产生了不同的文明。 万物见众生:不同文明赋予的人性不同,于是有了芸芸众生。 法术由道中来,法术能见众生:一旦人掌握了法术,就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就能在自然优胜劣汰中占据主动,生存下去,所以道法术器掌握了,才有了人类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去。 所以,道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 这是一位60岁的托尼,每晚都会在珠海金鼎下栅牌坊摆摊,10元一位,剪发技术其实与高端理发店无异,只不过少了洗头、按摩、推销等业务。而且过程十分干脆,坐上,剪完,付款走人,过程也只是十来分钟。 我剪完之后,一位环卫大哥过来小声问,能剪发吗?听声音,有点不太自信,

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如果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可以考虑做好以下事情: 个人资产(指个人的口碑、品牌等) 数字资产(个人知识体系、数字作品、智力作品等) 物质资产(指房子、车子等) 金融资产(股票、期权等) 最终结果:通过以上资产,实现价值和财富的增加。 自身资源增值体系:个人成长、个人专业度、个人品牌等(见第一部分) 人生能量修炼体系:个人能量提升通过成长+人际网络通过提供价值+利他 资源获取交换体系:人生的变现体系+人际网络交换体系 信息资讯获取体系:人际网络+信息渠道经营 当做好了以上事情,未来的人生目标,自然就会出现。 人生目标,大多数都是在行动中获得,而不是思想中。

感慨

今天计划做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打开尘封已久的onedriver-人生规划文件夹,浏览前些年做了的规划,我彷佛浏览了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人,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十二年,感慨万千,实在压抑不住倾诉的冲动了。 2011年,我还LYJT写了第一版规划; 2016年,我在YGRJ写了第二版规划; 2024年,我还在YGRJ,现在写第三版规划。 11版规划预测2022年的收入一万,16年版预测2022年收入一万五,但实际是超过了当时的预期。影响收入的原因主要是地域、企业、能力,从汕头跳到珠海,薪酬是会提高的;从小企业跳到大企业是会提高,我的运气在于,两次的跳槽都很准。当时跳到YG的时候,老东家的总经理Q总还开玩笑跟我说,YG有11个副总裁哦,你还要去吗?尽管我有些犹豫,还是决定换个环境。而这一决定,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11年版,我给自己设定了性格特质,例如:积极开朗、对一切感兴趣、无惧、人人平等、心思缜

基于人生的道法术器势志用体系的构建

道法术器势志用,本身是描述世界运行模式的,这里用于构建人生模式,不但是因为逻辑可以自洽,更重要的是,这个模式跟宇宙运行模式一致,本身也是一种延伸,也算是天道延伸至人道的一种方式,是道的载体。 指的是在人类认知范围内,能够做出的最高解释,最符合第一性原理的解释。 道的作用是维系万物周而复始地循环。 注意:世间万物所有活动都必须以道作为基础,基于道与宇宙和谐共处,违背道最终的下场只有一个,就是身死道消。例如报复性熬夜导致猝死。 指的是人类总结得出的系统性的方法、原则或规则,用来维持人类社会的运转。 法的作用是维系人类社会文明的延续。 注意:同时,也提供了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约束,在遵循道的基础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指的是具体的技能、技术、能力。 术的作用是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注意:学习、经验、积累,对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指的是工具。 器的作用是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感。 注意:术的

关于道法术器的阐述与思考

假设我们需要用古人的视角,还原对道法术器的解释,就必须知道最早出自哪里,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从网络上查找的资料来看,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提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但道法术器这四个字连续的使用,最早出自哪里?我还没有时间去考证,极有可能老子事先可能并没有这样连续使用,只不过后世之人经过发展之后,形成了道法术器的概念和理论。 说法1:说的是因果、规律、原理、本质,为天道,不可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遵从,无法改变。 说法2:还有一种说法,道是灵魂、方向和指导思想。 说法3:最高的哲学原则和宇宙的根本规律。 结论:我觉得第一、三种说法更加有道理,按照《道德经》整本书的定

如何理解: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这句话看起来很酷,但,事实上容易误导他人。我一度受到这句话的困扰,曾经还践行过不争吵、不争抢,不争辩,不辩解,不说服,以呈现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现在想想,觉得以前自己有点可笑。我很想找到这句话的前后文,还原真实的场景,但,根本找不到出处,网络上好像也根本找不到出处,只好作罢。 从这句话的结构看,从道法术器的层面去剖析这句话:争和辩定义为法术的层面,而不是道,争辩只是个技巧而已,而不能作为人生之道来理解;慈悲和智慧,属于更高层面的东西,至少在法和术之上,两者能等同吗?不能,法术≠道。所以这句话从逻辑上讲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高手不屑于去在细枝末节上跟他人争辩,主要是时间宝贵,并且改变一个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吃力不讨好,没必要去浪费这个时间。且高手从来都是布局谋篇,从整体视角去看到事情的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全盘思考之后,在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布局,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