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为旅舍、万物皆过客
- 人生之书
- 2024-03-02
- 2384热度
- 13评论
人生之奇妙,在于同一件事,不同时间段去看,感受截然不同。
2022年,身在局中,充满不解、沮丧与迷茫,一直相信的人与事,给予自己沉重一击,价值观瞬间坍塌。
2023年,迷茫依旧,情绪极度低落,找不到人生方向,找不到答案,更找不到突破口,于是开始爬山徒步,开始读更多的书,不为别的,只是希望在毫无头绪的时候,做些自己能做的事,探索寻找一个答案。
2024年,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至此,我才真正把自己从职场与人生的困局中拉了出来。
现在回首,很感谢2022年~2023年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不如意的,但它们推动我去思考与破局,如果没有这些刺激,我的心境与思想可能还在原地踏步,还在全力以赴地迷失在无尽的工作中,丧失自我、丧失生活、丧失幸福,也就没有了今年的蜕变。真的感谢变化!谢谢自己!
第一部分:求真:真实世界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佛说,世界是虚无的。
事实上人类世界确实是虚无的,它由人创造,经年积累无数文化交织,造就了人类社会,是思想的产物。在人类世界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关系:自出生一刻起,你与父母、亲属缔结了关系,上学跟他人缔结了同学关系,上班缔结了同事关系,通过社会活动与他人缔结了朋友关系,通过婚姻缔结了夫妻关系,养育小孩之后,周而复始,一代又一代,一人又一人,无数的关系网交织在一起,从纵横两个维度,就形成了你的世界。可以说,关系是人类社会构成的最关键要素。没有关系则社会不复存在。
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对关系建立、增强、修补等方面进行调整,即使特性独立于世的圣人,为了生存、发展、教化他人,亦无法免俗。人类的关系受欲望所驱使,包括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事、完成什么样的生命体验,这些都是欲望,人们常说的目标与追求,只不过是欲望的另一种呈现形式,让这个社会更加容易接受,更具有操作性。
综上:关系与欲望,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关系是如何维系的?
在生态环境中,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吃下一级生物,逐级猎食,彼此只有吃与被吃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最原始的关系依赖暴力,强力个体具有优先分配权,更加容易生存,随着群体的发展,暴力这种单一的关系处理手段已无法适应需要,便诞生了群体共识,也就是规矩。后来有了文字,一部分规矩被写出来,形成了公开的制度,就成了法律规则,然而还有一些不适合写出来的规矩,只能暗箱操作,就变成了潜规则。规则与潜规则都属于规矩,也就是群体共识。
必须思考清楚的关键
人类社会存于客观世界,任何生物都无法逃过规律的制裁。
欲望位于人类社会的最顶端,是最原始的驱动力,任何人都无法幸免,它驱动着一切。
规矩包括了明规则和潜规则,它们是利益分配的手段。
利益则是欲望的具体呈现,是载体。
个人风格则是欲望获取的方式,或温和、或合作、或强势、或诡诈、或正义。
关系通过规矩来建立和维系,也是欲望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人要想实现欲望,必然与他人发生联系。
综上得出:个人之上是关系——关系之上是规矩——规矩之上是利益——利益之上是欲望——欲望之上是规律。
最重要的关系
关系的类别复杂而繁多,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按照性质类别分则为:夫妻关系、亲人关系、工作关系(含同事关系)等。按目的分则为: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竞争与合作关系,因为它们是欲望最直接的体现,竞争关系是打败对手实现自己的欲望,合作关系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欲望,这两种关系隐藏在任何的关系中,没有任何例外。
题外话: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两项能力是处理冲突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因为它们是处理利益的能力。
第二部分:澄清:个人世界
歌与枷锁
一天晚上,打算给新手机换个铃声,翻了很多音乐,发现没有一首歌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或者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只是希望通过找寻的方式,在众多音乐中找到一首心灵契合的音乐,结果不知不觉,一翻就是2个小时,依然毫无结果。
当我打算继续往下翻的时候,突然停住,因为我发现自己着相了:
- 无论哪一首歌,都是他人创作出来的主观产物,表达的是他人在特定场景的情感,即使能与自己产生一些共鸣,但终究是他人的东西,基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根本无法做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我何必执着于用他人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的情感何须表达?
- 并且,我找寻歌曲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迷失的表现,如果我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又何必在意那一首歌作为铃声?只要铃声能起到提醒的作用,足矣。何必花太多时间放在虚无缥缈的形式当中呢?
有时候,太过于执着于外物,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枷锁,你所执着的是什么?可能是音乐、可能是衣着、可能是他人的评价等等,无论何种,皆为枷锁,这种枷锁充满智慧,巧妙地毫无痕迹地加在人的意识上。
并存的世界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容纳悲伤、冲突、痛苦,并试图去消除它们,但它们就像癌症一样,根本无法消除,为此我一度觉得很沮丧,过得异常艰难!直到2024年才明白自己是理想主义,因为现实本就是一个并存对立的世界:悲伤与快乐、成功与失败、懊恼与欣喜、失落与满足、好人与坏人、秩序与混乱等,它们可能会同时出现,也可能会交替出现,相互对立的两者永远不会消失,也无法始终保持一种状态,我们不能只向往美好而逃避不幸。
至此,我才真正接纳自己,接纳这个世界。
接纳
很多人说接纳自己,跟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
但什么是接纳?接纳不是被动接受,也不是全盘接受,更加不是逆来顺受,这些想法说明了还没真正理解接纳的含义。
接纳一定程度是:存在即合理。去理想化是接纳的第一步,而真正的接纳则是容许一切的发生。容许一切发生的真正含义是看清了社会、生活与人性,知道世界本就如此。只有做到这一步,才算是真正的接纳,否则都是浮于表面、纸上谈兵。
接纳一切,容许一切的发生,关键是容许人性的多样性。因为主观世界的构造者就是人类,人类的差异性造就了文化的不同。
第三部分:溯源:追求热爱
变化与永恒
没有永恒的悲伤,也没有永恒的快乐,所有感觉都是暂时,但变化则是时时刻刻发生,只有变化才是永恒。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要相信这是暂时的,当我们处于快乐的时候,也不要留恋,因为快乐也是暂时的,终有一天成为历史,并且快乐是无法重复的,也不要期待下一次能获得同等的快乐。
由此看,人生的本质就是无常。
人生的无常,绵绵密密,就像海浪一样,时刻拍打着脆弱的人类,没有一刻停息。它不会因为你生病而停歇,也不会因为你的哭泣而手软,更不会因为你绝望而怜悯,因此必须学会面对无常、应对无常、在无常中汲取力量,茁壮成长,因为我们没有选择。
人生的意义
应对无常只能帮助我们站稳脚跟,如果站稳一味挨打,这跟礁石没有什么区别。有些人为了挨打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有些人则陷入到先挨打后追求的逻辑中去,只有少数人能同时做到追求人生意义的同时,站稳脚跟及茁壮成长。其实这两者之间严格来说,并没有先后顺序,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跟无常对抗,有时候甚至可以利用无常,创造无常,在无常的海洋中畅泳。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说过一个观点: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你的人生,没有人生活过,你没有,你父母没有,你的朋友也没有,所以没有人知道答案,这个答案只能自己去寻找。
或许,寻找人生的意义,可能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
最后更新于:2024年3月9日22:38:18
淡定。 😎
收到,哈哈~ ^_^
虎头蛇尾啊,图画的很好,但后面的文字有点简单了,有空继续充实,整理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今天做了更新~ 欢迎阅读指导~ :biggrin:
好的,这些天没啥时间,就搁置了。 😆
我对世界的认知是,世界不关心个体,个体只能自己取暖。
是的,终究是个体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全文很赞,视野宏大,立意高远,结构严密,论述合理。但我还是要提点我自己的建议,主要是人生观不同所产生的不同看法,这和你文章的好坏无关,就像你论述肉好吃,我说你应该多吃点青菜一样。
看你全文结构,第一部分是论述你的价值观或人生观,第二部分是和世界或外部的妥协,第三部分是寻求突破。全文的整体逻辑都建立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上,这一点和我的价值观很不同,但这也不存在好坏之分,我的建议只是你可以尝试下其他的价值体系,尝试着离功利远点,这样可能会重塑你的“快乐或幸福”。第二部分主要讲妥协,从简短的描述中我感觉你对生活和人生价值是悲观的,这一部分如果想改变可以读读老庄、尼采、叔本华等哲学。但人生观本身就是性格的一部分,所以可追求改变,也可保持本色,同样没有好坏之分。第三部分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超脱部分,但受你前两部分的限制,所以看起来依然没有多少激情和快乐,相对你的年龄我觉得你应该拥有更积极的心态。悲观是成熟的一个表象,但悲观却并不是成熟。我认为的成熟是在充分品尝酸甜苦乐,充分认知幸福与痛苦之后,能够超脱于幸福与痛苦的表象而娴熟的掌控其背后的事物。
胡说几句。希望你能够追求到自己更幸福的人生。
真的很感动!谢谢!~ 极少人如此认真地阅读和作出如此深刻的回复。
写文章的时候一直是以为自己看透了,但看到你对第三部分内容的感觉的,才明白还没完全走出来,谢谢。
第一部分:想表达的是当今社会的本质,但我并不是功利主义者,只不过,当中没有加入自己的立场,再写文章就太长了。
第二部分:想表达的个人世界应该如何与外部世界和解,并找到个人世界逍遥生活的方式,挑了几个片段来写,以后我在逐步完善,可能在博客中,会分开好几个文章来写。
第三部分:确实是缺乏精神内核和信念,很不容易打动人。
总而言之,你的建议很重要,给了很大的启发,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再次谢谢。
从夜未央的博客顺藤摸过来的。
看出来你在求真。从这篇文章来看,你可能要走接纳与沉浮的路。很好。
但要跟你补充一下:你所说的“真实世界”,并非真实。它一个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语义的世界,里面是各种听闻,来源包括你阅读来的,听说的,学习的。其中有各种概念,关系,但都是记忆。这个世界里有时间,空间,道理,真假,对错。
另一个你说的“个人世界”,其实更为现实:你触手可及,眼睛可见,耳朵可听,身体可感,鼻子可闻。这其中的事物,只有存在不存在的分别,没有真与假对与错。只有你将其转化为记忆,放到语义世界去对比、解释、判断的时候,它才会有真假对错这些。
语义世界成为滤镜,常常会妨害人认识真相。
如果想求真,须将二者合一,并超越它。站在求真的角度,人生意义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是谁”,或”我是什么“。
求真,说道底有两条路,一个是你文中说的接纳臣服。这很好,你可以继续接纳臣服。接纳臣服并不是妥协。@夜未央 看出了功利主义,但我同意你,这远非功利主义。
另外一条就是去参悟”我是什么“。毕竟,不知道”我“是什么,又怎么理解寻找呢?
佛法若修到了,能看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但是,三句要合一,不可分开来看。
祝愿你在臣服与参悟之中,早日找到恒动中的无我寂静。
谢谢大佬的鼓励。
你说的对的,个人的世界更为真实,外界终究是一种语言和信息编制的产物。
测试
寻找人生的意义,可能本身就是人生的意义。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