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弱不聚财

我有个朋友,总有这种情况:好不容易攒了点小钱,却临时发生意外,导致额外的支出。本来说好的生意,万无一失,却意外失手了。明明自己财运一直不缺,却存不下钱。 此为身弱不聚财。 这里说的身弱,不但指身体弱,更是牵涉无端因果太多,被人窃了气运。又或是不懂拒绝,被动承担了因果。又或是做事没有原则,容易被他人影响而做傻事,守不住财富。 身弱不聚财本质是指自身不够强大,没法守住自身的气运。 为什么说,自己变好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当你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意志力一般超乎常人,行动力也是远高于常人,胜一筹。 当你拥有自己的原则,就守住了心理和身体的边界,再胜一筹。 当你学会了拒绝,那么就不会被牵扯精力,又胜了一筹。 自强,则财聚。

好为人师、因果与气运

说实话,我很乐于助人,下属、同事、朋友遇到工作上或专业上难题,积极给建议,伸出援助之手。 结果是:在职的时候,大家叫一声达叔。 有变化时却是另一番局面: (1)培养了一个三刀两面的小人上位,差点把自己干掉; (2)指导下属晋级,调到企业大学时,没有祝福; (3)指导一个同事成长,有新机会离开,也不知会,还是从他人那里得知,确实令人啼笑皆非。 好为人师,吃力不讨好,损耗精力,也得不到好结果,后来痛定思痛,不问到自己绝不主动多言。 最近,对因果及气运思考甚多,回顾以往好为人师时,猛然发现:好为人师不但干涉因果,且损耗自身气运。 怎么理解?他人之命运,自有定数,介入导致命运改变,必引起能量流动,或共生,或流动,共生很少,流动较多,如因你起,无形就承担他人果,能量与气运必然流向他人。纵观历史及社会,老好人大多没好结果,即使获得些声望,命运多舛。 人世间修行,不外乎:不轻易沾因果,不轻易惹是非,持续

说话之道,唯夸人也。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切记:无论人神鬼,都只喜听:顺耳话。 夸奖、阿谀奉承、表达喜爱、表达崇拜、表达赞美,令人心情愉悦。无论对方智商高低,无论身份贵贱,无论血脉远近。 有人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为朋友、家人,应该说一些为对方好的话,即使有时不好听,但胜在真心。亲人、儿女、父母等是至亲之人,至少可以接纳有益劝告。但,真正的铁律是:对任何人,只能说顺耳话。即使对方错得一塌糊涂,也必须夸对方有智慧。 很多人大义凛然:你看到身边人踏入陷阱,入不归路,袖手旁观,岂不是不义?此等言语,不必计较。 对方的大饼100万就要到手,你劝停手?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对方恨不?图小利而忘风险之人,本身顽固得很。认知低的人会做傻事,认知越低,越劝不动。 每人都有自己的因果,自己的命运,任何人干涉不了。 人生在世,做好自己,活得开心,就足够。

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尽人事,听天命 人等结果,总患得患失。古人云: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心态豁达,安然处之。尽人事,听天命即可,大可不必过虑。 修行 2025年,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无法动摇我的计划:让自己彻底改变。一方面,德或能不配位,即使暂时得到,终究不能长久。劳碌半生,已达不惑之年,终须停下来整顿,把心境提上去,把能力夯实了,才走的踏实。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审视工作以外的事,免得生活过得千疮百孔,破破烂烂。别的不说,生活和人际关系上的经营,就宛如空白,感觉前半生都在瘸腿走路。 以一件小事为例说明: 今晚搬床的时候,不小心把墙刮了一道长痕,队友甚是不满,小嘴疯狂输出:怎么跟你一起做事情,总是诸多波折?我自己搬都不会刮,你一来就出问题,搬个床还那么用力?………此处省略一万字。 按以往,我心里可不高兴了:我出力搬床也有错?刮个墙而已嘛,补补不就行了?难道墙比老公重要?今晚,我居然觉得没什么,安慰道:房子嘛,住起

关门悟道,开门修行

步骤:出生—被塑造—怀疑—开悟—立道—修道—证道—成圣 出生即踏上被改造之路,塑造成社会人,当思考力逐渐解开之后,开始怀疑周围、怀疑自己,寻求改变。 开悟指意识到法术器的局限,开始思考道,探寻世界的本质。 开始基于世界规则、运行模式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世界逻辑,这就是立道。 立道之后开始实践,以证明自我之道的合理性。 取得成功之后是证道,意味着道的正确定,道得到了证明。 最终超脱于凡尘俗世,自成一体,实现自由,谓之成圣。 关门独处之时,便是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最佳时刻,时刻反思自我的错误、世界的规则、与世界不够契合的地方,以及属于自己的道。此时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推演和验证。 当我们走出自己的房间,也意味着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回归到社会。此时,思维不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处理世俗之事占主导地位,也就是通过行动、做实事来验证自己的道。对我来说,修订就是修道,去证明道的正确性。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我曾肤浅解读人生如戏:在社会扮演虚假角色,表面一套,独处一套。 有一天,王教授分享他对人生如戏的看法:人生像一部剧,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只有清楚角色的责任,才能演好人生这出剧;且都有剧本,对所有角色进行安排,没有剧本的人生,演不好。 这段话,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人生如戏,不过,人生没有剧本,如果有,那就不叫人生,真的是演戏。 艺术源自生活,但艺术不是生活。 人生的本质是一场冒险,有勇气的人才能到达终点,失去勇气的人,没有足够的能量,只能支持他走出很短的一段路,或在原地徘徊。就像游戏开图,只能通过一步步行动去探索未知,可能遇到对手被歼灭,也可能遇到宝物、金钱、野怪。 每个玩家都有一个角色,战士、法师、射手等等,一开始大家的特征都不明显,差距也不明显,但随着角色不断升级,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刚开始大家都只有潜力,还不是真正的战士、法师、射手,我们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扮演、实践、提升过程中,完成蜕变。

入微

隐隐约约中,觉得入微很重要,却又想不清楚,大概有两重意思:观察入微、道理入微。 观察入微,是周围的一切都看在眼里,纤毫毕现;是感知周围人情绪、情绪和心理波动,宛如开了天眼。但入微不等于共情,看在眼里,但分析和决策是冷静的,宛如看记录片一般。这种入微是信息的源头,是决策的基础。 道理入微,是从小事当中看到大道理,把大道理用在处理小事之中,这种入微完全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智者在世修行,大致就是这般行径,往往就在不经意之间,就处理了很多事情,或者化解了诸多风险。 反观那些懂得很多大道理却不能应用的人,跟不懂没什么区别。又或者懂得了一些,扮作专家,到处嚷嚷,生怕大家不知道,到最后,翻车居多。 我在很多同事印象中是做事情的人,但不太关注身边人的变化。对于这个评价,以前我会矢口否认,但经历过开悟之后,发现也确实如此:对周围的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够。也坦然接受,并做出改变。是我忽略了观察力的作用,真正厉害的人

道佛儒墨与道法术器

人由身体、理智、情感构成,人终其一生,都在三者之中不断纠缠,直至生命终结。 身体由新生走向衰老,类似一块石头衰变回归尘土,理智基于身体,产生于社会,最终超脱于社会,理智作为唯一的理性,一生都在试图驾驭身体和情感,结果往往受制于情感。情感分内在自产和外在传递,作用于身体与理智,过分的情感容易淹没理智,为他人所用,最终沦为行尸走肉。 以前我很鄙视佛教,觉得神神叨叨的,虚伪无比,这个世界哪有什么轮回?哪有什么佛国?哪有什么满天神佛? 现在发现佛教还是有可取之处:修佛即修己,修己完满即为佛。这跟我国一直推崇内圣而外王是同一个道理,都是战胜自己,用理智驾驭情感和身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你会发现,道家的主张、外国的成功学、中国的厚黑学、佛教理论、王朝统治理论,都惊人的相似。这真的很有意思。(《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而佛教的理论,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的本质,

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如果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可以考虑做好以下事情: 个人资产(指个人的口碑、品牌等) 数字资产(个人知识体系、数字作品、智力作品等) 物质资产(指房子、车子等) 金融资产(股票、期权等) 最终结果:通过以上资产,实现价值和财富的增加。 自身资源增值体系:个人成长、个人专业度、个人品牌等(见第一部分) 人生能量修炼体系:个人能量提升通过成长+人际网络通过提供价值+利他 资源获取交换体系:人生的变现体系+人际网络交换体系 信息资讯获取体系:人际网络+信息渠道经营 当做好了以上事情,未来的人生目标,自然就会出现。 人生目标,大多数都是在行动中获得,而不是思想中。

感慨

今天计划做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打开尘封已久的onedriver-人生规划文件夹,浏览前些年做了的规划,我彷佛浏览了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人,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十二年,感慨万千,实在压抑不住倾诉的冲动了。 2011年,我还LYJT写了第一版规划; 2016年,我在YGRJ写了第二版规划; 2024年,我还在YGRJ,现在写第三版规划。 11版规划预测2022年的收入一万,16年版预测2022年收入一万五,但实际是超过了当时的预期。影响收入的原因主要是地域、企业、能力,从汕头跳到珠海,薪酬是会提高的;从小企业跳到大企业是会提高,我的运气在于,两次的跳槽都很准。当时跳到YG的时候,老东家的总经理Q总还开玩笑跟我说,YG有11个副总裁哦,你还要去吗?尽管我有些犹豫,还是决定换个环境。而这一决定,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11年版,我给自己设定了性格特质,例如:积极开朗、对一切感兴趣、无惧、人人平等、心思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