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 极简主义

什么是好的HRBP?

今天到公司整理笔记,刚好有一个同事也到公司,两个人聊到如何写好一个职级评审的PPT,他的困惑是:自己写PPT的效率不高,原因是他在回顾一年所做的工作时,发现零零散散的,要一件一件地回忆和查找,找到之后,发现有很多材料用不上。 这是工作没有思路和策略所致,也就是没有自己的打法,完全被事情推着走,失去了节奏。那怎么办?很自然就聊到了HRBP为部门服务时,工作开展策略和思路是什么?这个问题,与“什么是好的HRBP”答案是相似的。 好的HRBP要做好三件事: 解决问题是HRBP基操,包括公司制度政策疑问、临时突发性事件、管理咨询问题、鸡毛蒜皮的小事、组织一个活动、招个人、搞个培训、开个人等等,大大小小的只要是部门负责人、骨干提出的问题,HRBP必须做到及时有效解决,带来的好处是:让HRBP在部门产生

关于如何选择工作机会

先来说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卷?还是应该躺平?应该毫不犹豫回答:卷。(注意:那些让你躺平的人可能别有用心) 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一个基本面,两个规律和一个重点。基本面是局势变化;两个规律是优胜劣汰与成长关键;一个重点是资源获取。 这个世界必然经历:区域化—全球化—逆全球化—全球化—外太空,五个阶段。 科技没有发展之前,所有文明都局限于一地,随着科技发展,整个世界都开了图,必然会交流融合,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差异,便进入斗争阶段,即现在。现在老美搞意识形态对抗,看似气势汹汹,但长久不了,神秘东方大国国运昌盛,在它的领导下,世界必然再次走向全球化,也就是大致在10年之后。当整个地球整的差不多了,人类的精力必然需要一个出口,那就是外太空。为什么说我们目标是星辰大海,很有道理的。 现在

不幸福的原因

幸福的定义千万种,不幸福的原因千万个。但,真正不幸福的原因,只有一个:自己不够强。 很多人把不幸福归咎于外界原因,例如:出身贫穷、没有人脉、他人不理解、事情太难等等。也很容易因此滋生出怨念,甚至是不合理的欲望。例如:贫穷的人容易产生仇富心理,这类人成功之后容易变得贪婪。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叫法是幸福感,本质是一种感觉,是自己感受周围世界之后的一种反馈回路。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理由。我们只有控制了反馈回路,控制了自己的感觉,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自己不够强指的是什么?不是指穷酸、病友、挫B、弱鸡,而是指:内心缺乏稳定器,缺乏控制世界反馈回路的手段,以及不懂人性。 稳定器只有一个作用:确保内心稳定。它包含的内容也很简单,只有两个字:信仰。这里不是指宗教神神叨叨的上帝,而是自己行走

招聘那事儿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十多年了,计划最近把一些经验心得整理一下。就从招聘开始吧。 招聘分两种:招聘实操和招聘管理。招聘实操指的是亲自操刀招人,而管理则是招聘运营。可以理解为实操是一线,运营是后方。 招聘被称之为有手就能做的业务,搜简历、约人面试、谈薪、报批、入职。这活入门容易精通难,为什么?说一下比较难以精通的部分: 1、你在哪里能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很讲究技巧的,例如对行业、友商是否熟悉,是否有自己的map? 2、你什么时候打电话约到人?这就很讲究细节了,例如对于在职的,你可能在晚上20点后打过去比较好。用的话术也很重要。 3、面试官的安排也很讲究,什么样的候选人,安排的面试官不同、甚至面试的顺序都不同。 4、如何快速约到面试官?这就是协同问题了,大家都很忙,为什么你就能约到? 5、谈薪就更不用说了

超级重要的“粘合”能力

这是一个新词,并不是我有意去造这么多的词语,该词语只是为了便于我对能力进行新的分类。“粘合”能力,指的是发现不同因素之间关联关系的能力。并且能够思考和分析,改善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与作用。 很多人都是专家,专注于某一方面,例如培训专家、开发专家、需求专家、测试专家等等,他们对于本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很精通。只要是专业问题,到他们的手上都可以轻松解决。但如果请他们去做跨部门协同、去跟其他部门进行利益博弈、去分析整个体系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吃力。 这里定义为能力,但我觉得也可以说是注意力。我们除了关注专业问题的解决,还特别需要注意不同模块内容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作用力如何产生及传播的。例如:人才培养活动体系跟什么业务有较大关联?人才招聘?很明显,大量引进的人才质量会影响人才培养效果。所以,发现关联性是

人才培养的“形”“体”“意”“核”

“人才培养”和“培训”有什么不同?很多人混淆,我刚带一个培训团队的时候,团队成员就着眼于培训,而不是人才培养,这可能是由组织定位不清晰而造成的错觉。事实上,一个集团企业的人才培养团队,定位必然不是培训,而是整个集团的人才培养规划。 指的是形式,包括:课程培训(含现场集训、线上学习等)、工作坊、沙龙等等。如果你作为一名培训师,把时间花在各种项目的组织上,那没有错,但作为企业大学的成员,就不应该停留在项目上,而是作为布道者,把更多的人培养成为人才培养师,由拿刀的人转变为培养更多拿刀的人。 在设计各种项目时,很多人在“形”的层面停留太久,投入的精力过多,通过设计繁杂的学习形式来达到效果,却忽略了培养活动在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目标实现的定位和意义。 指的是培养活动的内容,更多情况下指培训项目的内容。

一场颠覆自我认知的觉醒

本文我们要讨论几个词:欲望、情绪、道德与法律、现实、经验、荒诞(偏差),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旦想明白,很多疑惑就迎刃而解。 恒大持续造假10年,负债2.4万亿元,什么概念,14亿人,每人1700元,才能填上这个窟窿。许家印被罚了4700万,但他从里面获取到财富必然是天量的,不但是他,还包括了很多很多人,也从里面获取了大量的利益,只是有些人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有些人没有被发现。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冰山一角。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这样的: 1. 认为爱情是应该忠贞的,但出轨大有人在; 2. 认为人应该正直,但欺骗无所不在; 3. 认为大家应该是互相帮助,但彼此诋毁伤害的时常发生; 4. 认为世界应该和平共处,但冲突绵绵不断; 5. 认为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但违法事件千年不断。 6. 其他…… 也是如

再看《菩提偈》

听说《菩提偈》是出自敦煌的“坛经”,并未去考证,内容大致如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佛教了解的不多,只是觉得现在的佛教思想,历经千年,恐怕已是N手货了,与最初的内容是否相同,恐怕已无人知晓,但十分确定的是,此时大家听到的佛法,大多数都是夹带私货,深深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其实,就跟现在的自媒体一样,大家听到的许多道理、方法、思想,基本都没有什么新意,都是把前人的东西拿来改改,变成了自己的,又或者虽然是自己的想法,但前人早有深入阐述。所以现在的自媒体,一碗碗朗朗上口的毒鸡汤,我大概是不会看了,看正儿八经

论目标与自律的关系

大家认为自律是必要的,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息、个人行为、情绪反应,甚至有些人为此编制了细致的计划,精确到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锻炼,把时间分割为一个个刻度,甚至精确到分钟进行控制,以此来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秩序,更加优秀。 然而,大多数人都无法坚持,或者坚持得很痛苦,很压抑。因为如果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执行不到位容易带来挫折感、失败感,这些不良的情绪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逐渐积累一段时间之后,人的情绪开始变得消极、烦躁、甚至抑郁。 更加可怕的情况是,如果制定这个计划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例如父母),那么带来的危害更大,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人不同,制定人对计划产生危害和弊端很难感同身受,他们会丝毫觉得自己的计划没有问题,而是执行有问题,计划制定者会增加额外的压力,

关于记笔记的疑问

笔记通常有三种内容:自己在网上看到好的资料存下来,工作中需要备忘或者有研究价值的记下来,自己个人的灵感和想法写出来。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有很强的场景性和个人色彩,例如我,无论是资料、工作材料、灵感,由于职业原因,都必然围绕人力资源为中心。 我们收集到材料之后,往往需要存放到电子笔记本中,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逻辑和分类去存放这些材料? 经营管理 人力资源体系 人才引进 人才培养 人才管理 风险管控等 资料 工作材料 灵感 上表分为纵、横两个维度: 1、如果按横向分类,则资料、工作材料、灵感等显得很分散,分布在各个主题内容中。 2、如果按纵向分类,则把每个主题的内容,都按照资料、工作材料、灵感合并在一起。 究竟按照哪种分法更为合适? 我最先尝试的是第1种分法,按资料、工作材